羊门夜读|“春节晚会”上的布道:上来过节
- RBM
- 2 days ago
- 16 min read

女士们,先生们,各位朋友,各位弟兄姐妹,“吃饭了吗?”大家春节好。
春节对海外中国人来说,是一个怀旧的时刻。
那究竟谁代表中国呢?老子、孔子、庄子、孙子、韩非子……我认为是“饺子”。
刚刚从下面饺子宴上来的你们可以一同作证——饺子对中国心灵和中国生活的影响超过百家诸子;饺子是中式幸福和荣耀。
有一位著名的诗人这样脍炙人口: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,因为我对别人家的饺子爱得深沉”。
著名的电影《大话饺子》中著名的台词说:“曾经有一盘饺子放在我面前,我没有吃,等我有了醋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,去教会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……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,我会对那盘饺子说三个字:我想吃。如果非要在这段晚餐加上一个期限,我希望是……吃完了睡,睡醒了再吃……”
中国文化对“子”的尊重实在令人感动,而这一点,与圣经遥相呼应。
整本圣经的中心就是“子”,从创世记3:15一直到启示录22:16节,神的儿子,就是耶稣基督,一直是启示的中心。
而诗篇2:12说:“当以嘴亲‘子’,恐怕他发怒,你们便在道中灭亡,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。凡投靠他的,都是有福的”。
中国“饺子”的发明者是耶稣升天后100年的张仲景同学,老张头PS这个东西本是为了药用。
此后这个字谐音了“交子”,有更岁交子、相交于子时之意。
东方宗教对“子时”的理解有两类,一者为冬至,二者为换日之夜半。
总之,是辞旧迎新之际,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;而其关键,在于与子相交。
对我们来说,所谓交子,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交。
就是,“我们要见耶稣”。
让我们一起来读约翰福音12:20-23,
“20 那时,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,有几个希腊人。21 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,求他说,先生,我们愿意见耶稣。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。23 耶稣说,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”。
诸位,我们在圣诞晚会上,接待了东方来的几个博士;今天,在春节晚会上,我们要接待西方来的几个硕士或博士后。
如果说所有的宗教都起源于东方的巴比伦,那么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科学都源于西方的希腊。
当代世界就是这两类思想的精神传人。
我们今天要和这些希腊人一起,上来过节,与耶稣相交。
愿神祝福你们,阿门!
一
人类与时间
1、不上来过节礼拜的人
人在时间中存在,这是神的创造(创始记1:1)。
于是怎样珍惜和管理时间,将人分别为圣(启示录10:6)。
今天,是否来,特别是是否上来过节,你已经经历了面对时间的神圣功课。
这段经文首先将我们带入“时间哲学”之中。
“那时,上来过节礼拜的人”。
原文中没有“那时”;这里表示时间的词是“过节”。
根据约翰福音11:55,我们知道这是逾越节,乃是大节期,为纪念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奔向自由。
犹太人的逾越节在很多地方很像中国人的春节。
藉着这节经文,我们可以将整个人类、特别是现代的人类,分成两大部分:不上来过节礼拜的人和上来过节礼拜的人。
我先说说“不上来过节礼拜的人”。
也分两种,没有时间上来过节礼拜的人和不愿意或不屑上来过节礼拜的人。
但这两者是一类,就是唯物主义者或实用主义者,他们全部生命都投入到饺子上了:只有饺子是真的,饺子是我们的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
一方面,饺子成为他们的神,他们的神就是他们的肚腹(腓立比书3:19;哥林多前书6:13)。
另一方面,因为同样的缘故,若没有饺子,他们就没有节日。
为食物和名利而起的忙碌,就成了他们的另外一位主。
圣经把魔鬼定义为忙碌者,因为它走来走去,从不休息(彼得前书5:8;约伯记1:7;诗篇59:15)。
相反,神吩咐自己的儿女要休息(诗篇46:10)。
上帝规定休息日或安息日的时候,是人与神相交的日子。
事实上,节日是神所定的,为要祂的儿女免除世界奴隶的命运。
就是通过“礼拜”将我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的。
换句话说,节日乃是上帝制定出来,专门用于人与神相交的(创世记1:14;2:3)。
ἀναβαινόντων ἵνα προσκυνήσωσιν,came up to worship,这个词组表示过节的目的,是上来崇拜。
“崇拜”这个希腊字很深刻,它源出两个字根,πρός(朝拜)和κύων(狗)。
一个没有πρός的歌舞,我们看见的林志玲和周杰伦就是翩翩舞动的小猪小狗。
捆绑之下或圈内吃饱撒欢和放电,构成了春晚相交的本质。
打嗝与淫欲是不上来过节礼拜之人的荣耀。
中国人的节日与上帝无关,与敬拜上帝无关。
一方面,我们的节日以吃喝玩乐为中心。
这样的节日不可能有生命力,因为当“天天都吃饺子”的理想实现之后,这样的节日也就寿终正寝了。
春晚代表这种节日的穷途末路:节日的目的就是为了“搞笑”,而“搞笑”竟然成了文化和精神的顶点。
赵本山有一句话倒真是反讽的:“我很俗”。
其实真正的“俗”不是与“博士”相对的概念,乃是因为他“假”。
春晚的快乐和幸福是假的。
另一方面,中国的节日与鬼有关,清明、端午等都是为拜“死鬼”的。
这死鬼死前不过也是罪人,但中国人相信,他们死后就有了神性。
但这种信心一定是残缺和狐疑的,于是有人鬼交易之未了之情。
总而言之,我们一直未能按神的心意过节。
因为他们不是“交子”,而是“交鬼”。
2、上来过节礼拜的人
人类另外一部分人是有宗教感的人,就是上来过节礼拜的人。
其中犹太人是特别有代表性的一支。
他们的存在首先粉碎了那个魔鬼哲学——把宝贵的时间割舍出来崇拜上帝会影响发财致富。
当然,我们从来不宣扬信仰基督就是为了猪的幸福。
但是,我们也不相信,有人因参加礼拜就饿晕在教会的长椅上了。
不过我需要强调的是,这个崇拜包含两方面的内容,第一,确实与自己有关。
就是礼拜的人要省察自己,旧约叫自洁,新约叫认罪悔改。
说的稍微通俗一些,来礼拜的人首先需要认识自己是谁。
我们当承认自己不是神,我们是有局限的人,甚至在上帝面前是个罪人。
礼拜粉碎了所有的自以为是和自命清高,也粉碎了所有的高人一等和优越感——“我”应该在礼拜中受到礼拜,“我”应该成为礼拜的注意中心。
对不起,教会崇拜中没有任何人值得别人特别关注,教堂里没有“名人”。
教堂里没有总统,总书记和董事长以及著名学者,歌星,道德家,名牧,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新新人类和什么得主;教堂里只有平等的罪人。
春晚明星忒烂(璀璨),满天神佛;但教堂里只见耶稣。
那些特别爱出风头的人不适合参加教会礼拜,或者更需要在教会礼拜中认识自己是谁。
有些人因此恨恶教会的礼拜,因为在那里,他没有机会炫耀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罪人;也没有机会坦然无惧地接着放电去向邻舍的妻子如马嘶鸣,向别人的丈夫如秋天的菠菜一样放电。
第二、礼拜是面向神的,而向神礼拜的中心是献祭。
献祭归根结底是血的献祭,为了补罪;这是神所命的。
正因为如此,杀牲献祭成为人间所有节日宗教仪规的共性。
但根据圣经,这一切都是耶稣十字架献祭的影子。
一方面,旧约时代所有的献祭都是指向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献祭的;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以前,人类各种宗教都有献祭活动,牺牲或流血成为平安的普遍代价。
这一切是从挪亚的献祭开始的,我在另外一次聚会中专门谈到过,春节起源于腊祭,而腊祭很有可能源于挪亚献祭。
另一方面,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献祭once for all地完全了神献祭的计划,将所有信祂的人从罪的捆绑从解放出来。
正因为如此,十字架以后的宗教献祭就是多此一举了,而教会的崇拜乃是仰望基督。
今天你们到这里看不见杀牛宰羊的场面,因为“神的羔羊”已经献祭了。
圣经因此将基督教的礼拜与异教的礼拜区别出来。
我们为何说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呢?
这段经文很重要,因为这些希腊人来崇拜,接受圣殿里大祭司的献祭,这一举动与耶稣即将上十字架有关。
而我们只有更深地认识耶稣和祂钉十字架,我们就越能更深刻地接受这个真理。
二
人生的意义
1、有几个希腊人
现在让我们进入这个上来过节礼拜的现场。
这涉及两个问题。第一、是什么人来礼拜;第二、他们要拜谁。
我们先看看第一个问题:“有几个希腊人”。
一些希腊人,不是所有的希腊人。
耶稣在世界上永远没有名人的魅力,能够让“全世界都随他去了”(约翰福音12:19)。
事实上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(约翰一书5:19),而法利赛人的抱怨是因为“眼红心就黑了”。
我们要知道,寻找和跟随耶稣的只能是一小部分人。
根据这样的道理,我们对今天所谓欧美教会的衰落完全应该有一颗平常心。
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希腊人是谁。
事实上,犹太人常常用这个字“希腊人”来表述所有的外邦人;因为当时大多数外邦人都讲希腊语(约翰福音7:35;罗马书1:16;2:9,10;3:9)。
我同意,这些希腊人是外邦人的代表。
至于这几位希腊人的具体身份,有几种观点:他们有可能是散居在希腊城市中的犹太人,或者归向犹太教的希腊人,或者,就是地地道道的希腊人,不是犹太教徒,更非基督徒。
最后一种观点应该是更值得接受的。
加尔文说:“I do not think that they were Gentiles or uncircumcised,because immediately afterwards it follows that they came to worship”;他的解释好像他对“外邦人完全无知一样”。
后来,Lightfoot等人纠正了他的偏见。
事实上,如果这些人不是真正的希腊人,这里的神学意义就会大大地缩小了。
这是一群敬畏上帝的外邦人(God-fearers)。
他们到耶路撒冷圣殿崇拜,不过只能到外邦人院(the Court of the Gentiles),不能进入圣所(The Holy Place)。
与东方来的几个博士形成对比,西方来了几个希腊人。
这首先表明耶稣是全世界的救主。
其次,希腊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言人,这几个人“代表欧洲”也代表人类宣告:哲学和科学从未给人带来真正的安慰和满足——在公元0000年的时候,哲学就终结了。
但遗憾的是,哲学史又走了2000年,藉着所谓语言哲学、后现代主义,解构主义等等花样对哲学实施了安乐死。
这是走投无路的人类文明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后,重新开始仰望神。
无神论、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可以“独立妄为”很多年,但最后必将伤痕累累地回家。
希腊人路加医生讲述的那个浪子回家的故事,是所有人类文明的写照。
中国人以为逃跑到远东山坡上,但神今天仍然将我们找回来了(诗篇2:1-4)。
最后,值得一提的事,“希腊”这个字有“泥土”、“泥泞的”、“不稳定”的意思。
事实上我们都是希腊人。我们今天见耶稣,乃是要应验所罗门献殿时候的祷告:“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邦人,为你名从远方而来,(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,并伸出来的膀臂)向这殿祷告,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,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,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,敬畏你象你的民以色列一样。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”(列王记上8:41-43;约翰福音11:49-52)。
2、我们愿意见耶稣
这几个上殿礼拜的希腊人,与传统的圣殿礼拜不同,因为他们说:“我们愿意见耶稣”。
历史到了一个新的时代,家乡、道路、真理和生命不再是一个地方,一种观念,而成了一个人。
不过,信道一定是从听道来的。
这几位希腊人之所以想见耶稣,乃是因为听闻了耶稣的事。
“我们愿意见耶稣”。
我想讲三方面道理。
第一、我们来到世上,睁眼要看什么,伸手要得到什么。
换句话说,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,我们究竟为何而活。
有三种选择。
首先,“很世界”。
爱世界,爱到要把世界都变成自己的程度。
只问吃,不问安。
人生的目的就是“到此一游”。
有人游历全球,不知道要见什么,所谓纵情山水,遍览文明。
即使“基督徒”也难免,他来教会主要的目的是品评“菜硬”。
“高楼”是当今中国的幸福和荣耀,但“远方除了遥远以外一无所有”。
其次,见人。
桂林美女甲天下,帅哥让人流口水。
名人合影,交际,为以后发展储备资源。
这甚至也是一些人来教会的目的,但“是非功败转头空”。
最后,鼻青脸肿地“见自己”,转向内心——但人的里面没有真理也没有良善,人的里面除了罪恶以外一无所有。
圣经将人生的目的简单化,人生的目的就是“我们愿意见耶稣”。
前三种人的生活就是无神的生活,由于生命的无意义,他们蔑视“生命有什么意义”的意义。
由于我们是从神来的,因此回归神就是生命的意义。
地上的果子的意义就是回望和回归树;望断之反省构成生命退而求其次的意义。
但人怎样才能回到神,看见耶稣就看见了神(约翰福音1:18)。
神是生命真正的意义,祂使我们与动物相区别。
我们怎样教育儿女,与其把世界指给他们看,不如带他们来见耶稣。
第二、“求”这个字表明了非常强烈的感情。
ἠρώτων αὐτὸν,desired him。
源出 εἶπον(say)与 ἐραυνάω(to search, examine into)。
Tense: Imperfect;Voice: Active;Mood: Indicative
不断地恳求。
这不仅表明他们要突破犹太人对外邦人的蔑视,更显明他们生命的饥渴,以及要利用耶稣达到个人目的的急迫。
今天教会反过来,求他们去见耶稣。
各位,这不是基督徒的作为。
不仅如此,我们必须面对一个“特别不愿意见耶稣”的世界,因为人都在魔鬼的权下。
现代社会,恨耶稣是人生的意义。
面对他们,你几乎不能提基督的名字,一听见就反感,就拂袖而去。
耶稣说,他们无缘无故地恨我。
神的话是真实的。面对这样的世界,我呼吁教会尽早从“传道乞丐”中解放出来——信是神所赐的,而传道的只是宣告,同时代祷,但不哀求。
第三、耶稣说,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”(马太福音7:7a)。
只是人所祈求的,和神给的,往往不同。
人愿意的未必等于神愿意的。
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真理:人要见耶稣的初衷,与上帝将人带向耶稣的目的不同,甚至是冲突的。
这是两个计划的冲突,最后,神的道路高于人的道路,神的意念高于人的意念。
Κύριε θέλομεν τὸν Ἰησοῦν ἰδεῖν,έλω,to will, have in mind, intend,愿意,特别地想。
Tense: Present;Voice: Active;Mood: Indicative。
一直想,现在就想。
“发自肺腑的,我十分想见赵忠祥”。
我们要知道,此前有一件大事:耶稣荣入圣城。
这几个希腊人要见耶稣,同样可能出于要挟持耶稣作王的目的;或者仅仅是一种追星的目的,要签名,合影留念。
正因为如此,我们不仅看见了门徒的谨慎,也才能明白耶稣后面所讲的话。
不过这个“见”也包含这样的意思,我们要和耶稣谈谈,更主要是听耶稣讲论一下神国的事。
此时他们的心还是敞开的,充满了期待。
他们不是看一眼就走了。他们是来听道的。
遗憾的是,他们所见的道与他们自以为的大不相同。
三
得荣耀的时候
1、腓力与安得烈
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,只是围绕这个插曲教会历史上的解释众说纷纭。
请诸位安坐,我今天要讲一番完全不同的道理——藉着腓力与安得烈的“联袂主演”或“联合签名公车上书”,我们要学习的功课是,希腊人所要求见的耶稣,根本不是真正的耶稣;而对基督的误解,同样是门徒的普遍问题。
我们先把这段经文读全:“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,求他说,先生,我们愿意见耶稣。腓力去告诉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”。
中国人也许特别能够理解这个“外交活动”,希腊人的作法很“人情”。
特别是当你怀着很功利的目的去求人的时候,“迂回曲折”是不可或缺的周全措施。
当然,他们找到腓力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根据约翰福音的相关经文,腓力与安得烈可能是耶稣门徒中负责接待远人的(约翰福音1:43-46; 6:3-10;14:8-9);而且这两个名字都是希腊名字。
约翰这里特别告诉我们,腓力是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,这不仅要与执事腓利区别出来,也在表明,这事是真实的历史事件。
约翰、彼得、腓力与安得烈都属于伯赛大这个小渔村。
这几个希腊人单单找到腓力,很可能与这句信息有关:“耶稣对他说,腓力,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,你还不认识我吗?人看见了我,就是看见了父。你怎么说,将父显给我们看呢?”(约翰福音14:9)。
希腊人关心这个重要的问题。
至于腓力为什么去告诉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一起去告诉耶稣,我们看不到直接的答案。
不过很清楚的是,第一、他们不是商量怎样收取“买路钱”。
腓力显然很谨慎,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事件;也可能,他们对耶稣的意思不确定,或者基本知道了耶稣的意思与希腊人的意思可能不同。
第二、两个人商量的结果是一起去见耶稣,而且,我个人相信,他们是带着希腊人一起去的。
因为如果仅仅是他们单独见耶稣,腓力似乎没有必要约上安得烈。
他们一起见耶稣,似乎也表明了,他们基本上赞同希腊人对基督的理解,耶稣应该来作王。
这一“社会福音”的巨大试探,如今因希腊人的外援,显得更有说服力。
诸位,这是一场联合的“劝谏”,这是十字架前又一场魔鬼的试探。
门徒和外邦人一直盼望耶稣作王。
如果我们有着足够的诚实的话,就当知道,“连外国人都支持”足以激发和坚固人的雄心壮志。
希腊之于犹太,略相当于美国之于中国——新闻联播所引用的“国际媒体报道”,就是要达到“普天同庆”的目的。
“你看人家美国有了加尔文主义就繁荣了”,月光底下无新事。
的的确确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。
2、只有耶稣是耶稣
很遗憾,和合本将一句很重要的信息丢掉了。
“耶稣说”,原文是“耶稣回答他们说”。
“他们”在场很重要,而且我相信,这个“他们”不仅有“腓力与安得烈”,也包括这几个希腊人。
耶稣没有感谢他们来追随自己,也没有因此得意忘形,更没有求他们相信什么。
耶稣把真理告诉他们,说自己要像一粒麦子一样死掉(约翰福音12:24)。
耶稣这番话的“序言”是:“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”。
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,耶稣不会聊天,他说的和“他们”没有关系。
或者你会有一个误解,美国人都来了,万国来朝,所以是显示兵马俑和书法等民族荣耀的时候了。
所罗门在示巴女王面前的炫耀是一种普遍的人性。
但是,耶稣说的这句话与此无关。
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道理。
第一、根据约翰福音的上下文,耶稣是在说,现在他要死了,他要上十字架了。
你可以想象腓力、安得烈以及希腊人的表情。
他们会气急败坏地宣布:你让我太失望了,你根本不是我们期待的弥赛亚。
人类常常用“失望”一词来谴责别人不伙同自己一起犯罪;“失望”不是对方错了,而是你和我不一样;当然,你和我不一致就是你错了。
第二、耶稣之所以这个时候宣布得荣耀的时候到了,乃是因为,希腊人也要因失望加入杀害耶稣的队伍。
我们要杀害我们想要见的耶稣。
这是最高的悲剧,但这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,而是现实;它充分显示了亚当犯罪以来,人与神的根本对立。
因为你所要见的不是你想要的,因为你是罪人,而神不能满足你的罪欲。
恼羞成怒的结局就是人联合来杀死上帝。
约翰福音19:20,“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。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,与城相近,并且是用希伯来,罗马,希利尼,三样文字写的”。
耶稣要为所有人的罪死,希腊人来,完全了神的计划。
第三、耶稣将十字架看为荣耀,因为只有藉着祂的死,才可能成就人与神的和平,并叫一切信祂的重生。
这是更“骇人听闻”的(约翰福音13:30-32;17:1-5)。
正如哥林多前书1:18所说的,“因为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。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”。
首先,这荣耀的主体是“人子”,不是人中圣杰,不是王道。
神的儿子谦卑而来,道成肉身,与罪人认同(腓立比书2:8)。
“道成肉身,是与弱者认同;而肉身成道,每个人都妄想称王称霸,为此一定恃强凌弱”。
神把道成肉身看为荣耀。
其次,耶稣对神的顺服和从死里复活,这是真正的荣耀。
一方面,耶稣要代表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完全了律法,这是人类真正胜过奴役和屈辱的时刻。
另一方面,耶稣胜过了死亡,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一刻。
最后,耶稣要把祂的荣耀分给一切相信祂的人(约翰福音7:39),包括这些希腊人和祂的门徒。
从此,我们靠基督的十字架真正地见到了神,与神同在;这超过了希腊人所求所想的(歌罗西书1:20)。
从此,我们靠基督的十字架胜过世界,世界的荣耀不能再捆绑我们(歌罗西书2:15);从此,我们靠基督的十字架胜过自我,只有悔改的人才能从吃人的魔鬼形象中脱离出来(加拉太书6:14;罗马书6:6);从此,我们靠着耶稣的十字架重建人际关系,这种关系的本质就是爱(约翰福音17:22);是爱能荣耀人,而不是欺压。
感谢神,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。
~
这是什么样的时候呢,这是我们的春节,是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的日子。
现在,你活在荣耀里的时候到了。
我们注意这个字:“时候”,根据这里的语境,有“这一刻”之意(ἡ ὥρα,)。
首先我们看见福音列车缓缓进站了,宇宙的焦点在十字架,十字架是时间和空间的中心。
诸位注意这段经文从节日这个时间归结到这一刻这个时间,在这个首尾呼应的交叉结构中,我们看见基督就是我们的逾越节(哥林多前书5:7),就是我们在时间里意义的总结。
整本圣经都是在“春晚”倒计时,而约翰福音至少有五次倒计时,另外四次的喊声就是“他的时候还没有到”:约翰福音2:4;7:1-9;7:30、8:20。
其中前两次涉及耶稣的母亲和弟兄,后两次是犹太教的领袖,第五次是外邦人。
这也许有深刻的意味:耶稣的时候到了,这是整个人类真正辞旧迎新的时刻。
家族本位的儒家文化终结了;律法和先知时代终结了(路加福音16:16);政治和哲学时代终结了——耶稣没有消灭这些人类精神,但是将之重建在基督信仰的根本之上。
耶稣来不仅仅要终结旧时代,也要开辟新时代。
这一刻来之不易。
这也是这样一个时候,如同以色列人在埃及400年,现在时候满足了。
现在,来崇拜的人将加入钉耶稣十字架的队伍。
全世界的人都到了各各他现场。
“人都到齐了”,“团圆了”。
神用奇妙的方法把所有人召聚起来,为要把这一刻所显出来的荣耀归给那仰望祂的人。
问题不仅仅在于毁掉一个世界,而在于怎样建造一个新的世界。
多少年来,多少年来,我们渴望除夕成为真正辞旧迎新的日子,真的能够让我们摆脱过去一切罪恶的纠缠,真的能拥有一个“大年初一”。
但是,我们深切地知道,这样的“时候”从未有过;因为山还是那个山,狗还是那个狗——叫啊叫啊,咋就那么烦。
为这样的缘故,耶稣来了,祂就是我们的“节日”,“上来过节”见耶稣的人有福了。
“春节快乐”,愿恩惠和平安,从神我们的父,和主耶稣归给你们,阿门!
2011年2月5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其他内容:羊门夜读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