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二人转身离开那里,向所多玛去。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。
23亚伯拉罕近前来,说,无论善恶,你都要剿灭吗?24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,你还剿灭那地方吗?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?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,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,这断不是你所行的。审判全地的主,岂不行公义吗?26耶和华说,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,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。
27亚伯拉罕说,我虽然是灰尘,还敢对主说话。28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,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?他说,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,也不毁灭那城。29亚伯拉罕又对他说,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为这四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作这事。30亚伯拉罕说,求主不要动怒,容我说。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,我也不作这事。31亚伯拉罕说,我还敢对主说话,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为这二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毁灭那城。32亚伯拉罕说,求主不要动怒,我再说这一次,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?他说,为这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毁灭那城。
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。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。
这段经文我们大致上可以将之交叉结构:其中22与33首尾呼应,中间23-32是亚伯拉罕6次为所多玛祈求,以及耶和华6次的回应。在这6次的对话中,第一次内容比较丰富,而其他五次则比较简略。因行文的方便,我们将其他5次归入一个单元。
在真理上,我们首先需要记住的是罗马书3:10,“就如经上所记,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”。这意味着亚伯拉罕指着所多玛的义人为所多玛代求一事,充满了很多神学上的悖论。不仅如此,最终我们会发现,罗得一家也不是什么义人,正如经上所记。
不仅如此,这段经文用排比的方式充分驳斥了这个魔鬼的谎言:“旧约的上帝是残暴的”——我们借此能更充分体会上帝的心肠:当祂每一次回应亚伯拉罕的时候,我们可以触碰到的是:“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,心中忧伤”(创世纪6:6)。因为偌大的一个世界,神竟然不能从祂所造的族类中找到一个义人。每一次,神的心似乎都在绝望地下沉。
1、50个义人(22-26)
22二人转身离开那里,向所多玛去。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。
23亚伯拉罕近前来,说,无论善恶,你都要剿灭吗?24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,你还剿灭那地方吗?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?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,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,这断不是你所行的。审判全地的主,岂不行公义吗?
26耶和华说,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,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。
22节中的“二人”仍然是הָֽאֲנָשִׁים,the men。他们向所多玛走去。但愿我们能看见,任何一场灾祸之前,实际上“天上”也许都发生过一场类似的对话,圣殿中都曾经有过一场“神学会议”。我在想最近一段时间的北美飓风南美地震,以及不久以前远东的大地震……
“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”,这显示亚伯拉罕不愿意放神过去,特别是当他知道了上帝此行要灭绝那些大城之后。我愿意我们的教会就是此时的亚伯拉罕,站在即将东去的耶和华面前。这里特别提到亚伯拉罕站在耶和华的面前(לִפְנֵי יְהוָֽה)——根据上文,耶和华是面向所多玛方向的,那么亚伯拉罕就站立耶和华和所多玛之间。
站立(עָמַד)一词出现在18:8,亚伯拉罕仍然是侍奉的站姿。我们一定要意识到,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向人类覆盖,黑云压城。这里有个副词עוֹד,基本含义是a going round, continuance(创世纪4:25,7:4,8:12,9:15);教会在灾难面前,不要屁滚尿流,更不要落井下石。而是继续聚会。
亚伯拉罕向前与神说话:“无论善恶,你都要剿灭吗?”这句话的翻译不够准确:הַאַף תִּסְפֶּה צַדִּיק עִם־רָשָֽׁע׃,Wilt thou also destroy the righteous with the wicked? 你会将义人和恶人一起剿灭吗?换言之,你会不会在剿灭恶人的同时,也不考虑城中还有义人呢?其实这是我们经常性的对上帝的责难:城市中还有很多无辜的妇孺,以及信神的义人。
亚伯拉罕这个追问是完全建立在人本主义的习性或传统之上的,就是他认为至少有一部分人可以靠自己的义站在上帝面前;而这个质问也等于定了上帝的罪:上帝没有我公义,没有我更了解人间的义与恶。在某种意义上,上帝忍耐了这个亚伯拉罕6次的羞辱。
动词剿灭是סָפָה,to sweep or snatch away, catch up, destroy, consume(18:24;19:15,17)。形容词“善”(צַדִּיק)以名词的方式出现在19节中(6:9,7:1);这里与之对立的概念是“恶”(רָשָׁע,wicked, criminal;25)。亚伯拉罕是雄辩的:既然你教导我们秉公行义,那么,你自己是否秉公行义呢?25节的“岂不行公义吗”,与19节的“秉公行义”是平行的。基督徒要秉公行义,是因为我们的神是行公义的神。
然后亚伯拉罕假定城中有50个义人(צַדִּיק),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从这个数字开始。有人推荐阿摩司书5:3作参考,但也不过了了。不过50人大约是一间教会的人数。动词“饶恕”很重要:נָשָׂא,to lift, bear up, carry, take;这个动词的原意是承担、举起、容纳(创世纪4:13,7:17,13:6,13:10,13:14,18:2)。而饶恕的对象不是那50个义人,而是לַמָּקֹום,the place,这个地方。亚伯拉罕的意思应该是,上帝要看在这住在其中的50个义人的份上,放过那地方所有的人。
亚伯拉罕的代求显然是得寸进尺的,因为按基本的公义,你应该这样提出要求:放过那五十个义人;但灭掉其余的人。亚伯拉罕敢于这样奢求,应该是因为他了解神是大有怜悯的;更可以说,他相信“代赎”的救恩真理。即义人的义可以成为罪人的遮盖和赎价。23-25节也可以交叉结构,因为25节亚伯拉罕又回到了23节中的论证中:只是话说的更充分:“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,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,这断不是你所行的。审判(שָׁפַט)全地的主,岂不行公义(מִשְׁפָּט)吗?”这里用动词杀(מוּת,创世纪2:7等)代替了剿灭,等于强化了杀戮的残酷事实。25节与23节隐藏着同样的逻辑陷阱:上帝从未说祂会将罗得和所多玛人一起消灭,神的办法是“分别”。
这是神的回答:“26耶和华说,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,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”。我很诧异上帝根本没有拆穿亚伯拉罕的逻辑问题,反而将问题集中在“代赎”这个核心真理上来。我想很多时候,上帝不屑跟我们的小聪明辩论,甚至忍耐我们的精明诡诈;因为神更愿意我们将精力放在上好的福分上。上帝放过了23与25节貌似雄辩的问题,而是转过来强调24节的问题——这句话当然是指向基督的:神会因基督的义饶恕普天下人,并在基督里呼召世人悔改得救。
首先,神正视50个人这个方案,但反过来带领亚伯拉罕思考:你说的五十个义人到底在哪里?这城中是否有五十个义人。上帝教导子民的方式是充满忍耐和智慧的,祂要亚伯拉罕自己去找答案。如果此时上帝宣告没有义人一个都没有,亚伯拉罕不可能接受。正如今天很多的慕道友和外邦人,他们最难接受的就是这个事实,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和某些人是义人。另外,神特别提到“城”(עִיר),并重复了“饶恕”(נָשָׂא)和“这地方”(מָקוֹם)等概念。
2、45-10个义人(27-32)
27亚伯拉罕说,我虽然是灰尘,还敢对主说话。28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,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?他说,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,也不毁灭那城。
29亚伯拉罕又对他说,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为这四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作这事。
30亚伯拉罕说,求主不要动怒,容我说。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,我也不作这事。
31亚伯拉罕说,我还敢对主说话,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么样呢?他说,为这二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毁灭那城。
32亚伯拉罕说,求主不要动怒,我再说这一次,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?他说,为这十个的缘故,我也不毁灭那城。
亚伯拉罕像我们这些自以为义的人一样,以为我们比神更有爱心。但实际上上帝比我们更巴望这城里有义人,更愿意因此饶恕这地方。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看见上帝连续6次忍耐着亚伯拉罕的“死缠烂打”。这是对所多玛的怜悯,也是对亚伯拉罕的怜悯。经过创世纪18:22-33的人,若再控告旧约的上帝是残忍的,就是魔鬼之子;而那些根本没有读过这些经文就控告旧约的上帝是残忍的,这些人不过的生来瞎眼的。这段经文的很多概念和基本逻辑已经出现在23-26节中了,因此不复赘言。我只是强调其中一些新的概念。
首先,亚伯拉罕的代求极尽谦卑之能事。他先自称自己是“灰尘”,וְאָנֹכִי עָפָר וָאֵֽפֶר,I dust and ashes。עָפָר首现创世纪2:7,אֵפֶר首现此处。一方面,亚伯拉罕的谦卑是令人尊重的;但另一方面,不是说你自表谦卑就拥有真理了。极度谦卑后面掩盖着属灵的数学诡计:亚伯拉罕只将50减少到45,似乎可以让上帝觉得这次讨价还价是可以接受的。
亚伯拉罕词汇丰富,因为这里用“毁灭”(שָׁחַת,to destroy, corrupt, go to ruin, decay)取代了上文的“剿灭”和“杀”。这个动词首先出现在创世纪6:11-13,人败坏世界是上帝毁坏世人的前提,但是亚伯拉罕此时似乎将毁灭的责任完全归给神了。请注意,毁灭这个词重现于31和32中。毁灭不仅仅是将人归于死灭,而且指这座城市将永远被从地上涂抹了。
接下来亚伯拉罕一鼓作气提出了4次的博弈。上帝的回答却是一样的。当然,亚伯拉罕一直努力保持抢占最低点的谈判技巧:“求主不要动怒,容我说”;“我还敢对主说话”;“求主不要动怒,我再说这一次”。其中“动怒”(חָרָה)一词出现2次,但这个动词最初是指该隐的大大发怒(创世纪4:5-6)。亚伯拉罕的人本主义爱心,或人道主义的高调,完全不能理解上帝的心肠。至少此时此刻,我看不见上帝的怒火,我只是感动于上帝内心的忧伤。而把上帝的忧伤虚构为怒发冲冠,这只能使上帝更加忧伤。
3、暂别(33)
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。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。
当义人的数字降至10人的时候,对话结束了。是上帝首先离开的,祂不想再继续这场对话了。否则,也许亚伯拉罕磨牙工程会继续到1个人。是否上帝不忍心正视人类的真相了呢?还是此时此刻所多玛那里传来的呼喊打断了这场神学集训?
更可能的答案是:末世审判或第七碗不会没完没了地拖延下去。这六场考试,给亚伯拉罕打多少分呢?神走了,充满失望吧。因为直到第6碗,亚伯拉罕仍然不得要领。亚伯拉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姿态,但是,对所多玛人的命运实际上毫无影响。这节经文最后一个字是מָקוֹם,就是上文反复出现的那个“地方”。上帝已经为亚伯拉罕的缘故饶恕了希伯伦那些地方。
什么是神的心肠呢?“23主耶和华说,恶人死亡,岂是我喜悦的吗?不是喜悦他回头离开所行的道存活吗?24义人若转离义行而作罪孽,照着恶人所行一切可憎的事而行,他岂能存活吗?他所行的一切义都不被记念。他必因所犯的罪,所行的恶死亡。25你们还说,主的道不公平。以色列家阿,你们当听,我的道岂不公平吗?你们的道岂不是不公平吗?26义人若转离义行而作罪孽死亡,他是因所作的罪孽死亡。27再者,恶人若回头离开所行的恶,行正直与合理的事,他必将性命救活了。28因为他思量,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,必定存活,不致死亡。29以色列家还说,主的道不公平。以色列家阿,我的道岂不公平吗?你们的道岂不是不公平吗?30所以主耶和华说,以色列家阿,我必按你们各人所行的审判你们。你们当回头离开所犯的一切罪过。这样,罪孽必不使你们败亡。31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,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。以色列家阿,你们何必死亡呢?32主耶和华说,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,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”(以西结书18:23-32)。
“8亲爱的弟兄啊,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,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,千年如一日。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,有人以为他是耽延,其实不是耽延,乃是宽容你们,不愿有一人沉沦,乃愿人人都悔改”(彼得后书3:8-9)。
那么这一切如何可能呢?答案将在亚伯拉罕献上以撒那一刻彻底展开。细面和牛犊只是预备,直到亚伯拉罕献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,那一天他才会知道到底何为爱,怎样才是为所多玛人献上代祷之祭!而也是从那一天开始,他或者能回想起多年前希伯伦山冈上这个午后,上帝忧伤的背影:拿撒勒人耶稣一步一步消失在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方向上,雾霾,或者阳光灿烂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其他相关内容:thedoorofsheep.com/圣经讲章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