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于是所多玛王,蛾摩拉王,押玛王,洗扁王,和比拉王(比拉就是琐珥)都出来,在西订谷摆阵,与他们交战,
9就是与以拦王基大老玛,戈印王提达,示拿王暗拉非,以拉撒王亚略交战。乃是四王与五王交战。
10西订谷有许多石漆坑。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逃跑,有掉在坑里的,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跑。
11四王就把所多玛和蛾摩拉所有的财物,并一切的粮食都掳掠去了。
既然兵临城下,五王不得不迎战。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:四王在约旦河东从北到南灭绝迦南六族的时候,五王完全无动于衷,既不施以援手,也不构筑工事防御。他们继续作恶多端。同时,他们任凭强权在身边残酷碾压,成了冷漠的看客。
实际上上帝是给了五王时间的,就是在四王屠戮高原居民的时候,他们仍然有悔改重生的机会。但是,“政治改革”从来没有发生,现在大祸临头。这也是世界上一切邪恶政权灭亡的铁律,除非约拿站在尼尼微。创世纪14:8-11与14:1-4结构平行:1、战犯(8);2、战犯(9);3、战场(10);4、战果(11)。不过这段经文有一些特别的信息值得强调。
第一、交战双方出场的顺序是按交叉的方式组织起来的。
第二、9b强调这场战争“乃是四王与五王交战”,并且将以拦王基大老玛放在四王的首位。也有这种可能,北伐到隐基底,以拦王基大老玛一马当先,而戈印王提达紧随其后。四比五:אַרְבָּעָה מְלָכִים אֶת־הַחֲמִשָּֽׁה;也许这个对比在于强调五王更为邪恶,虽然地利人和仍然失败。当然,按同样的逻辑,虽然列强横扫千军如卷席,却抵不过亚伯兰一支奇兵。
第三、战场有更多的信息。首先,西订谷有许多石漆坑:בֶּֽאֱרֹת בֶּאֱרֹת חֵמָר,was full of slimepits。石漆(חֵמָר,slime)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创世纪11:3;而בְּאֵר可指井或深坑(创世纪16:14),这个词重叠使用表明这是“满地坑”。很有可能约旦河全平原为了发展经济大兴土木,到处天塌地陷。崛起就这样成了自己的陷阱。罪大恶极的“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逃跑,有掉在坑里的”;一战击溃。这个国家全部热情都用在房地产和金融方面了,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。而且能在溃败中掉进自己挖的坑里,也算英勇到家了。不过也有人解释,所谓掉进坑里是指逃到坑里躲避追杀。如果是这样,他们选择在“满地坑”的地方开战,应该事先就存着“必败的信心”。五王在战争之前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。茅坑被领导占了,“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跑”——亚伯兰的帐篷和圣坛在山上。遭遇灾难了,人们才记得逃往教会。动词逃跑(נוּס)出现两次,我想其中一定包括很多爱国愤青——真的打起仗来,抱头鼠窜。
第四、四王绝非什么仁义之师,战争只是为了抢掠财物(רְכוּשׁ,property, goods, possessions)和粮食(אֹכֶל,food)。这是战果,也是战端。无论战争还是革命,还是改革或全球贸易,其实就是为了掳掠财富,而且抢完就走,没有人会安心在那里建设;最经典的出路就是携款外逃,扬长而去。你若仔细看,就看得见众王或众太子已经将一切财物和粮食“掳掠(לָקַח)”并且“去了(יָלַךְ)”。
圣经对这场战争的记述简明扼要;而在这段经文中,没有上帝的话语,也没有亚伯兰的任何反应。这完全是外邦人自己的政治事件。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。上帝允许这场战争发生了,而且让恶人攻打恶人。这是神的手段。在某种意义上,四千年前的这场中东战争不仅为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消灭了很多劲敌;同时也是对迦南诸族的警告和呼喊:不悔改必然灭亡。但迦南人继续硬着颈项,直到恶贯满盈,万劫不复。
另一方面,这场战争还是影响到了神的儿女:“又把亚伯兰的侄儿罗得和罗得的财物掳掠去了。当时罗得正住在所多玛”(14:12)。教会在这种情况下,不能无动于衷,置身事外。此是后话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其他相关内容:thedoorofsheep.com/圣经讲章
Comments